尼爾自動人形 - 村長帕斯卡(中)

貓魚子
Jan 19, 2021

--

– 以下中文指遊戲中的機械生命體,英文指歷史上的哲學家 —

延續上集,帕斯卡村長不惜一切想守護的日常,究竟是怎樣的光景?

充滿理性與感性的日常

帕斯卡村有許多和親情有關的日常:為了替姊姊找零件但卻在沙漠迷路的妹妹、和媽媽吵架鬧離家出走的小屁孩、把自己反鎖在房間讓雙親煩惱不已的家裡蹲⋯⋯。在各種小任務中,帕斯卡村的人民扮演著自己的家庭角色、有著多樣的溝通語言與互動模式,甚至有點像是擁有「個性」、「自我意識」一般。帕斯卡帶領村民模仿著舊世界的體制,而這些模仿除了理性上對知識的追求,也包含了愛情、親情、友情等細膩的人性層面

在帕斯卡村請求幫忙尋找妹妹的姊姊

村長帕斯卡的理性與感性思考模式,或許和Pascal所提出的「幾何學精神」與「敏感性精神」有關。雖然生長在有良好科學教育的家庭環境,但是Pascal父親曾多次表示「不要用科學的精神看待宗教的事情」,而Pascal很好的吸納了此一概念,之後更是在哲學與神學的論述上將此想法發揚光大;他以「敏感性精神」此一詞彙歸納人類情感與靈性體驗,「幾何學精神」則是屬於理性與科學的體悟

這樣的分類對Pascal來說或許是至關重要的,畢竟他個人有許多與宗教有關的靈性體驗難以用一般的理性邏輯來解釋。例如,Pascal小時候似乎因為巫術而生過一場大病。

據說年幼的Pascal似乎曾經被僕婦以巫術下蠱,造成他的腹部無故腫脹變形,稍有騷動就會讓小Pascal哭鬧不已。而且這折磨竟然持續了一年,到後來Pascal已經昏迷、幾近死亡。這起事件最後在Pascal父親的威逼利誘下,才讓施咒者願意解除詛咒。但是Pascal的生命力也已消去了大半。根據姊姊Gillbert的敘述,Pascal在18歲生日後就再也沒有一天不感到肉體上的苦痛 – —他總是周身疼痛、容易疲勞。

關於巫術的傳聞雖然十分不可思議,但可以確定的是,Pascal的身體健康總是每況愈下,而且當時的醫術並沒有高明到能讓Pascal過上比較輕鬆的日子,他在努力追求學術研究的同時,總是必須和各種病魔拔河著。

更糟糕的是,肉體上的衰弱也導致Pascal的精神狀況每況愈下。

Pascal 與火之夜

據信,1654年10月的一場馬車車禍造成的瀕死經驗,使得Pascal的精神狀態變得更加不穩定。當時,Pascal的馬車正要跨過塞納河上的訥伊橋(the Pont de Neuilly),馬匹突然受驚嚇,拉著Pascal乘坐的馬車發狂的衝向邊緣,兩匹馬都直接墜入河中死了,但是馬車的車體卻奇蹟似的卡在橋邊,在裡面的Pascal毫髮無傷。

肉體上的毫髮無傷,但似乎卻不是精神上的 — — 驚嚇不已的Pascal 在車禍的數日後見到了難以言喻的『神』。

在1654年11月23日的晚上10:30到午夜12:30之間,在家中床上躺著的Pascal見到了異象,他在羊皮紙上寫下一段祝禱文,並且小心的封存在自己外套的夾層中,這似乎是他個人全心全意奉獻給『神』的一個秘密印記,就算是他最親近的人也都不曉得這張紙的存在。一直到Pascal死後,被僕從發現這張羊皮紙的存在,才就此揭開了這個神秘的紀錄。

這張羊皮紙上凌亂的筆跡題寫著日期與時間,有如詩文卻也似夢囈的記錄著:

「火」

亞伯拉罕的神 以薩克的神 雅各的神

不是哲學家和學者的

確信的 確信的 感受到 快樂 平靜

耶穌基督的神

我的神和你的神

你的神將會成為我的神

洋洋灑灑共有約20多行潦草的筆跡,在一份複製本的結尾更是加上了這麼一段莊嚴的宣示:

完全順服於耶穌基督和我的指導者,永遠為在地球上進行一天的審判而高興,我不會忘記祢的話。

這段靈性的經歷可以說是Pascal由科學家蛻變為神學家的關鍵時刻,因為這場火之夜之後,Pascal幾乎將所有研究能量轉向到宗教上,將自身的時間和天賦用以榮耀上帝。

其實在這場火之夜的數週以前,Pascal曾數度拜訪在皇港修道院當修女的妹妹Jacqueline,抱怨了關於生活的缺乏方向感、罪惡感、倦怠無力感 — — 就像是在塞納河畔搖搖欲墜的馬車,Pascal在絕望與希望之間擺盪著。最終這場火之夜的神聖啟示將他從絕望的邊緣拉回,轉身投向上帝的懷抱。

然而,對於村長帕斯卡,他的火之夜卻是帕斯卡村民受病毒感染後爆走相殺的驚駭場景,隨著A2的馳援,帕斯卡在絕望與希望之間擺盪著⋯⋯。

難逃洶湧而來的惡意追殺,大量的機械生命體也讓A2逐漸無法招架

頹敗、消亡、虛無

就在Pascal 決心成為神學家之後,楊森教派的聲勢卻迎來可怕的轉折點。

當時Pascal的好友Antoine Arnauld,也是楊森教派的精神領袖,他在一系列與教廷的激烈爭辯中得罪了大多數的法國主教與當時的教皇;導致他受到索邦大學神學學院( the Faculty of Theology at the Sorbonne)的審查,並被官方威脅、指控為異端,於是Arnauld狼狽逃往皇港修道院尋求庇護。

好友Arnauld的失敗,促使Pascal於1656–57年間開始撰寫總共18篇的《致外省人書》,書中以幽默詼諧、帶點嘲諷意味的說書人口吻,在這些公開信中向教廷展開反擊,也為楊森教派帶來更多關注度。

可惜的是,Pascal與《致外省人書》未能扭轉楊森教派的頹勢,1657年,一紙來自教皇的命令頒布下來,宣告楊森教派為異端邪說,整個皇港修道院,連Pascal的修女妹妹Jacqueline都被迫簽署此宣告命令。楊森教派面臨了完全的解散,連教會建築都被破壞殆盡。不久之後,妹妹Jacqueline過世,而Pascal 身體健康也跟著每況愈下。

在重重打擊之下,Pascal變得怪理怪氣、開始發展出極端的禁慾主義,例如:他開始認為人類進食必須是因為純粹的營養,若因進食感到快樂是一種淫蕩的行為;Pascal甚至告誡姊姊Gilberte不能在公共場合和孩子有親密互動,理由是「這也是一種淫蕩和自我放縱的形式」。

楊森教派的敗亡之於Pascal,就好似帕斯卡村的死亡之於村長帕斯卡。

— 待續。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