尼爾自動人形 - 工廠巨人恩格斯

貓魚子
Sep 30, 2018

--

儘管打倒了馬克思,超大型機械生命體的反應依舊沒有消失,於是2B與9S兵分二路,繼續搜索工廠內其他機械生命體的蹤跡。就在工廠外的平台上,2B再次與兩架馬克思機體陷入苦戰,直至真正的巨型目標從海中驟然現身 —

恩格斯 Engels

「一個偽裝成建築模樣的超巨大機械生命體。為了保持冷卻,在大量的能量流經身體的時候它必須噴出大量的蒸汽。當攻擊時,手臂所產生的大量熱能使得它噴出許多火焰。原本被認為只有少數的機體產量,但是最近在廢棄工廠中又再度發現了複數的機體 – 但是他們已經被2B與9S使用黑盒子反應殲滅了。」

此一建築物型態的機械生命體,對於我們來說這樣的外型應該相當的不陌生。它和鄉間郊區常見的大型工廠有著十分相似的外表,而這也許並不是一個巧合,此機械生命體恩格斯,指涉的正是一位與社會主義革命先鋒Marx有著終生情誼的思想家 —

Friedrich Engels 弗里德里希‧恩格斯

By Unknown author [Public domain], via Wikimedia Commons

『在合理的制度下,當每個人都能根據自己的興趣工作的時候,勞動就能恢復它的本來面目,成為一種享受。』

— Friedrich Engels

1820~1895年,德國哲學家,Engels作為Marx一生的摯友,同時被譽為馬克思主義的「第二提琴手」。

他可說是極重要的馬克思主義催生者,若是沒有他,今日我們所看到的馬克思主義可能不會如此完備。

– 以下Engels指歷史上的真實人物,恩格斯指尼爾的機械兵器 –

合體而成巨大勢力

與馬克思合體後,恩格斯成了一個與人類外觀相似的機械生命體。比起僅有機械手臂的馬克思,恩格斯是一個「有手有腳」的個體。

Marx基本上是馬克思主義的最重要奠基者,然而因激進思想而被迫逃亡的Marx,生活過得並不順遂。在這樣連吃飯都成了問題的情況下,Marx多次求助於Engels,而Engels總是一再的提供資助。

兩人私底下也總是有許多的書信往來,更有數篇共同合著的的書籍與文章,兩人可說是相知相惜的靈魂至交。就如同遊戲中,馬克思與恩格斯合體後,形成了更加壯大而完整的(思想)結構。

質樸的戰鬥

尼爾中,恩格斯和馬克思有著雷同的戰鬥方式,兩者都呈現一種大手大腳、氣魄萬千的勢態。每次恩格斯的出現,總是大幅改變了地貌:序章中他撞碎了大片的水泥平台、在都市廢墟中更是使整片土地陷落形成巨大的坑洞。

彷彿呼應著兩人在思想上的激進之處,Marx與Engels在中年時期更是以行動實踐了鬥爭理論,協助國際工人協會進行對資產階級的鬥爭。也如同他們帶給社會的震撼,馬克思主義確實催生了某些重大事件,並真切地改變了我們世界的某些樣貌。

而Engels本人,雖然並不能在人生中確切的實踐其社會主義理想,其對於私生活的態度卻有著獨到見解。

婚姻與資本主義

Lizzie Burns, By Unknown author [Public domain], via Wikimedia Commons

Engels一生中並未「真正的結婚」。

Engels於1843年邂逅了愛爾蘭工人姑娘瑪莉‧伯恩斯(Mary Burns),但一直到1863年瑪莉猝死於心臟病之前,兩人都並未結婚,原因是兩人認為婚姻制度是資本主義的壓迫的一環。

而位於Engels配偶欄中的莉琪‧伯恩斯(Lizzie Burns),則是瑪莉的妹妹,在瑪莉死後逐漸取代了伴侶的位置,直到莉琪罹患腫瘤,將要去世前,Engels為了成全其宗教信仰,才與她完成婚約,但數小時後莉琪即去世。

為成全摯友而犧牲

Marx與Engels之間有著許多軼事,兩人的友情緊密到難分難捨的一個境界,在兩人互通的書信中,不乏述說思念之情的文句,甚至Marx曾因Engels與其他友人交流頻繁而在信中流露醋意。

馬克思:『…我的一些妒忌,你已經習慣了,實際上使我生氣的是,我們現在不能一同生活,一同工作,一同談笑,而你的那些「受保護者」卻能很方便的與你在一起。』— 出自 《馬克思》,p.306

除此之外,Engels本身並不贊同資本主義,然而其父親就是最典型的資本家,Engels也被迫在父親的安排下學習經商。

最令人動容的是,Engels為了維持Marx一家的家計,決定返回英國的紡織工廠做經理,儘管那是他本人所不希望的工作。也許這也是為什麼恩格斯在遊戲中是做為一個巨型工廠的型態出現的。

蜂擁而上的繼起者

苦戰一番的2B,又再次被及時趕到的9S救起,9S駕駛unit奮力衝撞,卻因此讓自己身陷險境。儘管如此,身為偵查型機體的9S,依然成功駭進恩格斯的電子系統中,2B一聲令下,pod042將恩格斯的左手臂搶奪成功,拳拳到肉的快速擊倒了恩格斯。

終於結束了⋯⋯嗎?

正以為這個任務即將驚險地劃下句點的同時,隨著殺す、殺す(殺了你、殺了你)的呼喊聲中,一架一架的恩格斯機體再次從海底竄升而起。在彈盡援絕之際,兩人最後使用了自身的動力來源「黑盒子」進行自殺式的核爆攻擊。

延伸閱讀

弗里德里希‧恩格斯(中文維基百科) https://ppt.cc/f9z9sx

卡爾‧馬克思(中文維基百科) https://ppt.cc/fXeYZx

恩格斯:馬克思主義第二小提琴手(08/05) https://ppt.cc/fllASx

Mary Burns(英文維基百科) https://en.wikipedia.org/wiki/Mary_Burns

馬克思(Karl Marx: A Biography)/大衛‧馬克里蘭(David McLellan)著;王珍譯
初版. 台北市:博雅書屋.

是憂鬱的窗簾,或只是藍色的窗簾?

讀者對作者在故事中所要表達的情節與人事物過度解讀、自行腦補等現象,稱為藍色窗簾。

在Nier:Automata中,許多角落都藏著往日哲人的名字,我因為玩了這個遊戲而開始燃起對哲學的興趣,但畢竟很多資料都是從網路、書籍中得知的,多少有點腦補的意味。

但就如同本作監督橫尾太郎所說的:『我一直認為電子遊戲所要表達的主題,是玩家們應該自己去尋找的,我從來不會特定一個。』

尼爾這個遊戲就像是一個文本,不同人從不同角度切入會有截然不同的解釋。

若我們都能以包容的心看待多元觀點,世界才會越來越熱鬧,不是嗎?

人類に栄光あれ

--

--